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于9月15日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球友体育直播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赛,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项目设置均创历史新高,在东京奥运会结束仅一个多月后,全运会再次点燃了全民体育热情,成为中国体育承前启后、迈向巴黎奥运周期的关键舞台。
开幕式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,展现了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,主火炬塔由奥运冠军苏炳添、张雨霏、秦凯和郭文珺共同点燃,象征着中国体育精神的代代传承,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全运会首次采用“5G+AI”技术实现开幕式全程多角度直播,观众可通过手机自由切换视角,沉浸式体验盛况。
游泳赛场成为焦点,东京奥运会冠军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以1分55秒00的成绩夺冠,实现全运会三连冠,张雨霏则包揽女子100米蝶泳、200米蝶泳和4×100米自由泳接力三枚金牌球友体育娱乐,赛后她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比奥运会更激烈,每一枪都必须全力以赴。”17岁小将余依婷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击败名将叶诗文,标志着新生代的崛起。
百米飞人大战中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首夺全运会金牌,弥补了此前三届屈居亚军的遗憾,他在赛后坦言:“这是职业生涯最圆满的一战。”女子铅球赛场,奥运冠军巩立姣以20.35米的成绩轻松卫冕,这一成绩位列本赛季世界第二,跳远项目中,19岁小将黄常洲以8.21米爆冷夺冠,成为未来巴黎奥运会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乒乓球赛场上演“神仙打架”,男单决赛中,樊振东4-3险胜马龙,终结后者全运会三连冠梦想,女单方面,王曼昱连续击败陈梦、孙颖莎夺冠,展现了“后丁宁时代”国乒女队的激烈竞争,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全运会允许“跨省组队”,许昕(上海)与刘诗雯(广东)搭档夺得混双金牌,为巴黎奥运混双项目提供了新思路。
篮球赛场,浙江男篮在吴前带领下击败辽宁队,队史首次夺得全运会金牌,足球项目中,以奥运联合队名义参赛的中国女足1-0战胜上海队夺冠,但“国家队打省队”的赛制引发争议,排球方面,天津女排3-1战胜江苏队,李盈莹独揽28分成为MVP。
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体育精神的缩影,34岁的铅球名将巩立姣在夺冠后含泪说道:“我的目标一直是21米,全运会不是终点。”举重赛场,37岁的吕小军以抓举170公斤、挺举200公斤的总成绩夺冠,证明“军神球友体育娱乐”依旧不可撼动,14岁的滑板选手李玉婷成为本届最年轻冠军,展现了新兴项目的活力。
全运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,部分冷门项目观众寥寥,如何提升群众参与度成为未来改革重点,个别运动员因过度疲劳导致伤病退赛,引发对“全运奥运同年”赛程安排的讨论。
自1959年首届全运会举办以来,这项赛事始终肩负着“奥运练兵场”的使命,本届全运会首次设立攀岩、冲浪、霹雳舞等奥运新项,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决心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:“全运会要为巴黎奥运选拔人才,更要推动全民健身战略落地。”
据统计,全运会期间,西安累计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,带动消费逾50亿元,赛事场馆后续将向公众开放,助力“后全运时代”的体育产业发展。
9月27日,全运会将在西安落下帷幕,但中国体育的步伐从未停歇,从全运到奥运,从争金夺银到健康中国,这场体育盛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,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,正如开幕式主题曲所唱:“我们都是追梦人,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。”全运之火不熄,奋斗之路不止。
(全文共计2187字)
注: 本文数据及赛果截至2023年9月(模拟时间线),实际报道需以实时信息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