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27日晚,随着主火炬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正式落下帷幕,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,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不仅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,更成为检阅中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、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平台。
第十四届全运会共设54个大项、595个小项,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赛,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,除传统奥运项目外,本届全运会增设了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等新兴项目,并首次将群众赛事活动纳入正式比赛体系,覆盖广场舞、龙舟、太极拳等19个大项,真正体现了“全民参与”的办赛理念。
在竞技赛场上,年轻选手的崛起成为最大亮点,游泳项目中,18岁的浙江小将潘展乐以47秒22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;田径赛场上,21岁的广东选手陈冠锋以9秒98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男子百米冠军,成为中国短跑新一代领军人物,老将们同样风采不减——32岁的苏炳添以9秒95卫冕男子百米金牌,展现了“中国速度球友体育”的延续;乒乓球名将马龙在男单决赛中力克樊振东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卫冕该项目的选手。
本届全运会是科技元素应用最广泛的一届,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采用“5G+北斗”定位系统,实现赛事直播多机位智能切换;运动员训练中引入AI动作捕捉技术,帮助教练团队精准分析技术细节,无人驾驶接驳车、智能消杀机器人等设备的应用,既提升了办赛效率球友体育下载,也为后疫情时代大型赛事提供了样板。
在反兴奋剂领域,全运会首次实现“干血点”检测技术全覆盖,该技术只需采集运动员指尖微量血液,即可快速检测违禁物质,既减轻运动员负担,又提高了检测效率,世界反兴奋剂机构(WADA)主席班卡对此高度评价:“中国为全球反兴奋剂工作树立了新标杆。”
为落实“全民健身”国家战略,本届全运会推出多项创新举措: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称:“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彰显了中国推动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决心。”
尽管赛事整体顺利,部分问题仍引发讨论:
对此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:“将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,推动‘东西部体育协作计划’落地。”
作为巴黎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综合赛事,全运会成为检验备战成果的试金石,中国游泳队在此役收获12枚金牌,队长汪顺坦言:“全运会的竞争强度甚至超过亚运会。”举重队则遭遇“滑铁卢”,男子73公斤级世界纪录保持者石智勇因伤退赛,暴露出主力队员伤病管理的短板。
国际体育学者大卫·莱德在《南华早报》撰文指出:“中国通过全运会构建的球友体育直播‘金字塔式’人才选拔机制,是其长期保持奥运竞争力的关键。”
闭幕式上,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将全运会会旗交给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东道主代表——广东省省长王伟中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,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,标志着“一国两制”下区域协作的新探索。
文艺表演环节,由3000名大学生组成的“数字秦岭”动态背景墙,通过实时交互技术呈现生态保护主题;主题曲《青春永向前》由奥运冠军与普通市民共同演唱,呼应“人民体育”的初心。
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,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制度优势、文化自信的窗口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:“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、民族振兴的梦想。”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,这场盛会所凝聚的奋斗精神,必将激励亿万国人向着“健康中国”和“体育强国”的目标阔步前行。
(全文共计2186字)
备注: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9月,部分案例为虚构示范,实际报道需以官方信息为准。